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春秋论(五) 宋末元初 · 吕大圭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九、春秋五论
学《春秋》者,舍三《传》无所考,而士之有志者,类欲尽束三《传》,独抱遗经,岂非以其互相牴牾,更相矛盾,而不一其说乎?
窃尝思之,《左氏》熟于事,而《公》、《谷》深于理。
盖左氏曾见国史,故虽熟于事而理不明。
《公》、《谷》出于经生所传,故虽深于理而事多缪。
二者合而观之可也。
然《左氏》虽曰备事,而其间有不得其事之实;
《公》、《谷》虽曰言理,而其间有害于理之正者,不可不知也。
盖《左氏》每述一事,必究其事之所由,深于情伪,熟于世故,往往论其成败,而不论其是非,习于时世之所趋,而不明乎大义之所在。
周郑交质,而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宋宣公穆公,而曰「可谓知人矣」。
鬻拳强谏,楚子临之以兵,而谓鬻拳为爱君。
赵盾亡不越境,返不讨贼,而曰「惜也,越境乃免」。
此其皆不明理之故,而其叙事失实者尤多。
有如楚自得志汉东,骎骎荐食上国,齐桓出而攘之,晋文再攘之,其功伟矣,此孟子所谓彼善于此者。
然其所以攘楚者,岂能骤举而攘之哉?
必先剪其手足,破其党与,而后攘之易耳。
是故桓公将攘楚,必先有事于蔡。
晋文将攘楚,必先有事于曹、卫。
此事实也,而《左氏》不达其故,于侵蔡则曰为蔡姬故。
于侵曹伐卫,则曰为观浴与块故。
此其病在于推寻事由,毛举细故,而二公攘夷安夏之烈皆晦而不彰。
其他纪年往往类此。
然则《左氏》之纪事固不可废,而未可尽以为据也。
宗《左氏》者,以为丘明受经于仲尼,所谓好恶与圣人同者。
然《左氏》大旨多与经戾,安得以为好恶与圣人同乎?
孔子所谓「左丘明耻之,亦耻之」,乃窃比老彭之意,则其人当在孔子之前。
而左氏传《春秋》,其事终于智伯,乃在孔子之后。
说者以为与圣人同者为左丘明,而传《春秋》者为左氏,盖有證矣。
或以为六国时人,或以为左史倚相之后,盖以所载「虞不腊」等语,盖秦人以十二月腊月,而左氏所述楚事极详,盖有无经之传,而未有无传之经,亦一證也。
若夫公、谷二氏,固非亲受经者,其所述事多是采之传闻,又不曾见国史,故其事多谬误。
略其事而观其理,则其间固有精到者,而其害于理者亦甚众。
此尤致知者之所宜知,而深辨之也。
《公羊》论隐、桓之贵贱,而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夫谓子以母贵可也,谓母以子贵可乎?
推此言也,所以长后世妾母陵僭之祸者,皆此言基之也。
《谷梁》论世子蒯聩之事,则曰「信父而辞王父,则是不尊王父也,其弗受,以尊王父也」。
夫尊王父可也,不受其父命可乎?
推此言也,所以启后世父子争夺之祸者,未必不以此言藉口也。
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赵鞅归于晋,公谷皆曰「其言归何,以地正国也」。
后之臣子有据邑以叛,而以逐君侧之小人为辞者矣。
公子结媵妇,遂盟,《公羊》曰「大夫受命不受辞,出境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则专之可也」。
后之人臣有事异域,而以安社稷、利国家自诿者矣。
祭仲执而郑忽出,其罪在祭仲也,而《公羊》则以为合于反经之权,后世盖有废置其君如奕棋者矣。
圣人作经,本以其理也,而传者学不知道,妄为之说,而是非易位,义利无别,其极于下之僭上,卑之陵尊,父子相夷,兄弟为雠,为大臣而称兵以向阙,出境外而矫制以行事,国家易姓,而为其大臣者反以盛德自居而无所愧,君如武帝,臣如隽不疑,皆以《春秋》定国论而不知其非也。
此其为害甚者,不由于叙事失实之过哉!
故尝以为三《传》要皆失实,而失之多者莫如《公羊》。
何、范、杜三家各自为说,而说之缪者莫如何休。
《公羊》之失既已略举其二,而何休之缪为尤甚。
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不过曰君之始年尔,何休则曰《春秋》纪新王受命于鲁。
滕侯卒不日,不过曰滕微国,而侯不嫌也,而休则曰《春秋》王鲁,托隐公以为始。
黜周王鲁,《公羊》未有明文也,而休乃唱之,其诬圣人也甚矣。
《公羊》曰:「母弟称弟,母兄称兄」。
此其言已有失矣,而休又从为之说曰:「《春秋》变周之文,从商之质,质家亲亲,明当亲厚于群公子也」。
使后世有亲厚于同母弟也,而薄于父之枝叶者,未必不由斯言启之。
《公羊》曰:「立子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此言固有据也,而何休乃为之说曰:「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
使后世有惑于质文之异,而嫡庶互争者,未必非斯语祸之。
释会戎之文则曰:「王者所不治也,录戎来者勿拒,去者勿追也」。
《春秋》之作本以正夫内外之分,乃谓之王者不治,可乎?
释天王使来归赗之义则曰:「王者据土与诸侯分职,俱南面而治,有不纯臣之义」。
《春秋》之作本以正君臣之分,乃谓有不纯臣之义,可乎?
三年春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公羊》不过曰「记异也」,而何休则曰:「是后卫州吁弑其君。
诸侯初僭」。
元年秋大水,《公羊》不过曰「记灾也」,而休则曰:先是,桓篡隐,与专易朝宿之地,阴逆与怨气所致。
而凡地震山崩,星雹雨雪,螽螟彗孛之类,莫不推寻其致变之由。
考验其为异之应,其不合者必强为之说。
《春秋》纪灾异,初不说其应,曾若是之琐碎磔裂乎?
若此之类,不一而足,凡皆休之妄也。
愚观三子之释传,惟范宁差少过。
其于《谷梁》之义,有未安者,辄曰「宁未详」,盖讥之也。
而何休则曲为之说,适以增《公羊》之过耳。
故曰范宁,《谷梁》之忠臣;
何休,《公羊》之罪人也。
考古斋记跋 南宋 · 王齐舆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三、《三台文献录》卷一三
三山陈日华顷司臬事广东,于治所辟室,摭制书语榜以「考古」,盖有深意。
隽不疑蒯聩出奔,以决妄男子之罪;
何承天举惊乘舆马事,以脱鄢陵吏之死;
倪宽用古义决疑,陈宠附经典议狱。
臬事至重,是可无所本,而率意轻举?
古灵先生一代人物,动稽往昔,其学足以谋王体,断国论。
公即其后,循源涉流,奚止于折狱缓刑而已!
上书荐谢该 东汉 · 孔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三
臣闻高祖创业,韩、彭之将,征讨暴乱,陆贾叔孙通,进说《诗》、《书》。
光武中兴,吴、耿佐命,范升、卫宏修述旧业,故能文武并用,成长久之计。
陛下圣德钦明,同符二祖)丞噩劳谦厄运,三年乃欢。
今尚父鹰扬方叔翰飞,王师电鸷,群凶破殄,始有橐弓臣鼓之次,宜得名儒,典综礼纪。
窃见故公车司马令谢该,体曾、史之淑性,兼商、偃之文学,博通群艺,周览古今,物来有应,事至不惑,清白异行,敦悦道训
求之远近,少有俦匹。
若乃巨骨出吴,隼集陈庭,黄熊入寝,亥有二首,非夫洽闻者,莫识其端也。
隽不疑定北阙之前,夏侯胜常阴之验,然后朝士益重儒术。
实卓然比还前列,间以父母老疾,弃官欲归,道路险塞,无由自致。
猥使良才抱璞而逃,逾越山河,沈沦荆楚,所谓往而不反者也。
后日当更馈乐以钓由余,克像以求傅说,岂不烦哉?
臣愚以为可推录所在,召令还。
楚人止孙卿之去国,汉朝匡衡平原,尊儒贵学,惜失贤也(《后汉·谢该传》。)
青衣 东汉 · 张超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彼何人斯,悦此艳资,丽辞美誉,雅句斐斐,文则可嘉,志鄙意微,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高冈可华,何必棘茨;
醴泉可饮,何必棘泥。
隋珠弹雀,堂溪刈
鸳雏啄鼠,保异乎鸱。
历观古今,祸福之阶,多由妾淫妻,书戒牝鸡。
诗载哲妇,三代之季,皆由斯起。
晋获骊戎,毙坏恭子;
有夏取仍,覆宗绝祀;
叔胖纳申,听声狼似;
穆子私庚,竖牛馁己;
黄歇子败,从李园始;
鲁受齐乐,仲尼逝矣。
文公怀安,姜笑其鄙;
周渐将衰,康王晏起;
毕公喟然,深思古道,感彼《关雎》,德不双侣。
得愿周公,妃以窈窕,防微消渐,讽谕君父,孔氏大之,列冠篇首。
晏婴洁志,不顾景女;
隽不疑,奉霍不受;
见尊不迷,况此丽竖。
三族无纪,绸缪不序。
蟹行索妃,旁行求偶。
昏姻无媒,宗庙无主,门户不名,依其在所。
生女为娆生男为虏。
岁时酹祀,诣其先祖。
或于马厩,厨间灶下,东向长跪,接狎觞酒。
悉请诸灵,僻邪当主。
多乞少出,铜丸铁柱
积缯累亿,皆来集聚。
嫡婉欢心,各有先后。
臧获之类,盖不足数。
古之赘婿,尚为尘垢,况明智者,欲作奴父。
勤节君子,无当自逸。
宜如防水,守之以一。
秦缪思褒,故获终迹(《艺文类聚》三十五,《初学记》十九。)
武昌下令诸将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三
夫存不忘亡,安必虑危,古之善教。
隽不疑汉之名臣,于安平之世而刀剑不离于身,盖君子之于武备,不可以已。
况今处身疆畔,豺狼交接,而可轻忽、不豫思变难哉?
顷闻诸将出入,各尚谦约,不从人兵,甚非备虑爱身之谓。
夫保己遗名,以安君亲,孰与危辱?
宜深警戒,务崇其大,副孤意焉(《吴志·大帝传》。《御览》六百三十七)
宋故太淑人刘氏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六、《鸿庆居士文集》卷四○
太淑人寿春刘氏,故右承事郎,赠右朝议大夫讳应诚之孙,故左朝奉大夫监察御史讳鹏之女。
年十八,归鲁郡韩氏,为左中大夫讳纶之妇,右承直郎、赠右正议大夫讳琥之妻,今敷文阁直学士右通奉大夫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仲通之母。
敷文登朝,繇卿寺擢丞郎,进位八座,太淑人以子贵,更七封而赐今号。
绍兴二十七年三月甲申,遇疾终于广州州治之正寝,享年七十有四。
正议公元配某氏,生三男一女,太淑人入韩氏门,抚诸幼如己出,虽家人不知其异母之子也。
奉尊章,相其夫,教子,宾接内外宗姻;
慈哀所使,为妇为母,皆尽其道。
资沈毅,聪明过人,有士君子之操而不自高显
惟是教子,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年已壮如童幼,身已贵如未达,训厉镌切,不遗尺寸。
以故敷文公仕于朝,名节伟然,以忠厚谅直称天下。
幕士张问者,一夕群盗入室,纵掠而去,诏临安府追捕甚急。
积五六月,连逮百馀人,狱具而复有告真盗者,有旨改送大理寺
文公时大理卿,公曰:「辇毂之下有行剽者,诏狱推治而不得名,吾固惑之」。
退而录囚徒,阅狱辞之在案牍者,不合。
方燕坐深念,太淑人闻知其故,曰:「吾见闾阎不肖子窃父之财,母蔽昵不告,绐以为盗者多矣,试物色求之」。
公悟,翌日以耳目追迹其人与常所往来通行饮食之家,凡所告失亡一日尽获,无秋毫之漏。
于是妻与子,以诬坐论如律,而百馀人者破械纵去,一圄遂空。
上擢公刑部侍郎,家人欲贺,太淑人曰:「廷尉平反受赏,临安官吏必以失职抵罪矣」。
愀然不乐。
已而闻上悉贷弗诛,太淑人喜而受贺。
居岁馀,敷文刑部尚书、兼领吏部
太淑人曰:「汝顷调官,过期不反,吾眄眄然倚闾而望。
三铨之士,远客饥寒,亦有白首之亲,如吾望汝者乎」?
于是公典两剧曹,晨夜治文书,决积壅,铨综精明,谳议平允。
士大夫之论以为汉隽不疑之母,不能过也。
人治丧,以丰侈为孝,而游手亡赖贪慕饮食,坌集其门,意不满则怙众群噪不可耐。
中人之家,鬻田宅、破赀聚而后办;
贫者遂不克葬,权厝佛寺,岁久破露狼籍,而番禺尤甚。
敷文户部尚书经略广东,侍太淑人庾岭,道途所次,见而悲之,顾谓敷文曰:「汝帅一路,莫先于此矣」。
比至,公出教,凡祖父母之未葬者,予之期,期至不如令,有常刑。
小人亡赖辄诣葬所,捕寘诸法。
若旅殡而子孙在远方者,官为择高燥地葬之,书州里姓氏,或官号表其上以俟。
于是人人趋令。
称有无以掩其亲;
而客死之不能归者,亦就窆藏,无暴露之患。
俗大变,至刻石志其事。
太淑人之亡也,丧车出番禺,老壮怀惠,攀号追路,填郭溢郛,不忍忘。
呜呼,可谓贤也已!
太淑人晚喜学佛,读其书,能信践之,非直玩其辞者也。
岁饥,里中之豪闭籴待贾,太淑人发廪以饭饿者。
亲见其子践高华,冠法冠,进延阁,典大州,门户光显矣,而恭俭守家法,不改其操。
初感微疾,无甚苦,俄索纸笔书一偈,皆出世閒语,晏然而逝。
嗟夫!
死生之变亦大矣,而处之如此。
有四子:长曰仲远右通直郎
仲适右宣义郎
仲邈右儒林郎
与一女之嫁右迪功郎吕文中者,并淑人某氏出也,皆前卒;
次即敷文公仲通,太淑人出也。
仲通侍丧扶舁万里,黧面茧足,道路观望,咨嗟太息。
孙男三人:曰居中,右从政郎
敏中右承事郎、监潭州南岳庙
曰弸中,右承务郎
曾孙三人:男曰景聃,右承务郎
二女,进士翟枢、元梃,其婿也。
外孙女二人,适右迪功郎时侃,一人尚幼。
仲通其年十一月十五日葬于湖州乌程永新乡成山之原。
右朝奉郎通判无为军孔瓒太淑人之行如此来请铭。
铭曰:
解娆上容,矜愚泣罪,法理之平。
饥,除地掩骼,仁义之经。
猗与淑人,教子如此,为时名卿。
磨石摛丹,后有彤史,来监兹铭。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七十 隽不疑(为京兆尹每录囚母闻多有平反即为喜笑故不疑严而不残) 宋末元初 · 林同
五言绝句 押歌韵
不疑固严吏,如不顺亲何。
图得母喜笑,平反敢不多。
赵秋晓 其一 南宋 · 陈庚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泮水题名记,灵光独此翁。
袖衣隽曼倩,折角郭林宗
湖海襟期别,风涛患难同。
斯人宁复得,些罢涕无从。
都中和凌损园孝廉见赠 其二 清 · 徐鼒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梦奏钧天醉不知,难从予圣问乌雌。
山中米贼群呼鬼,海上天吴又闪尸。
汉法未能诛卫律(谓译使李某),鲁人翻欲惜公为(时恭邸上书争款夷事)
绣衣使者今山斗,开阁应延隽不疑(时损园将谒袁午桥于军门)
通浙西刘提举垕劄子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二六、《漫塘集》卷九
某一介庸陋,屏迹田里,仰使星于霄汉之上,欲少自近,厥路无由。
兹承夙驾轺车,按行属邑,某与在受廛之一,拜尘道左,此维其时。
窃复自念,古人有盛冠服以见使者如汉隽不疑,有陈五术八计以说使者如唐陆宣公,彼皆壮年,才足为用,故勇于自进。
某老矣,才又不逮。
比以先考云茅居士坟所薄田输官之外,岁收可百斛,不忍以供他用。
积五六年,适际去岁水患,附邑居人苦饥,因舂以为糜,与众共之,其实所及能几,况又不能久,仅止三月之末,赖乡里好事者纠合众力以相接续,故迄于今。
似闻有以此彻台听者,故勤轸记,欲赐访存。
深惟贵贱异分,飞潜异宜,万有一枉旌麾之临,必骇闾里之观,使猿鹤惊疑,渔樵避席,故亟走深山,而拜此以布腹心,仰丐隆宽,处之世法之外,不加谴责。
倘周爰咨诹,必欲采其一言,则某何敢有爱。
窃谓金坛故岁之水,盖六十年间所无,使者之来,金坛亦七十年所未见。
当饥馑之余,而委皇华之照,未知何以慰之。
以某管见,今农时已深,荒政多不如速;
溪流易涸,移远不如近;
常平计非有余,善后之策,济不如贷。
但计一月济粜之数,更加剂量而并以贷之,则民间鼓舞,而使台荒政便可结局。
且不为徒费,实公私两利,乞详酌施行。
外此有丹阳户长合保义役一劄,并望行下。
某狂僭干渎,愧惧之至。
信庵老人墓志铭嘉定十四年十二月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二、《漫塘集》卷二九
嘉定辛巳三月己酉金坛王君葬其妻于张巷之原。
四月戊寅,君亦卒,遂合葬,实十二月癸酉
君享年七十有一。
王氏世儒,擢高第者相望。
君之考讳康,博学为乡先生,廷对入等,授咸宁主簿以卒。
君其长子,讳洪字国兴,晚自号信庵
人物峻整,志气轩昂,耻碌碌人后。
孝于亲,友于弟,笃于教人,意有不可,面折无所避,闻人所长,亦亟称之。
人以是畏且敬焉。
前葬,其子某奉君仲弟言之书谒铭于其友漫塘叟刘某
叟以君能世其学,似贾嘉强直不挠,似朱云严威仪、正冠佩,使人望之不生慢易,似隽不疑再试天廷,坎𡒄数奇,又似李将军不若妄校尉之封侯,可哀也,乃为铭。
铭曰:
嘉之学,云之直,隽之抗,李之抑。
诉苍苍,杳无极。
渊有夷,铭不泐。
古风呈江太守二首 其一 清 · 严遂成
 押支韵 出处:海珊诗钞卷第五
天下无冤民,我闻张释之
益重经术吏,得之隽不疑
太守未出山,六藉勤敷菑。
折角树妙义,解颐钩玄思。
酝酿入治谱,安用法律为。
公羊谷梁传,据以断狱辞。
求其生而得,乐至不可支。
祀典祧咎繇,敬告良有司。
乡老举孝义隽修罗碑皇建元年十二月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北齐文卷十
唯皇肇祚,大齐受命引轩辕高宗,纪唐虞之遐统,应孝义以改物,扬仁风以布则,于是缉熙前绪,照显上世。
隽敬字脩罗,缵土苌安,食菜渤海前汉帝臣隽不疑公之遗孙。
九世祖朗,迁官于鲁,遂住洙源,幼倾乾荫,唯母遍居。
易色承颜,董生未必过其行;
守信志忠,投杼岂能着其心。
舍田立寺,愿在菩提,醊味养僧,缨络匪吝,救济饥寒,倾壶等意,少行忠孝,长在仁伦,可钦可美,莫复是过。
盖闻诠贤举德,古今通尚,葚秀蔽才,锥囊自现。
余等乡老壹百余人,目睹其事,岂容嘿焉,敬刊石立楼,以彰孝义。
非但树名今世,亦劝后生义夫节妇,诏令所行,其辞曰:
恭恭易色,免受承颜,孝同曾闵,行比丁兰
待如握发,接若吐餐,醊味救饥,解渴济寒。
披幽释古,奉敬如来,割己施造,倾力舍财。
悠悠这志,其性可哀,镌石壹朝,千代美哉。
流芳万古,迹绝当今,庶劝将来,谁不肃心。
忠孝之外,任世浮沈,绝笔刊功,志毕松林
朱阳再现,相讫南金,访石镂文,永保余心。
悬宗殒转,放笔留音。
皇建元年岁次庚辰十二月戊寅朔廿日西酉讫功(碑拓本)
唐师善洪崖(侯举)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词韵第三部
其说谓洪崖者,三皇时有道之士唐明皇时张氲召见,即其人。端明洪公舜俞集中有此诗,予不敢信。今俗画非止一本。
太白尚不识,洪崖焉肯来。
一蹇五獠奴,奸人之所为。
得非成方遂,独无隽不疑
至今好仙者,犹为图画欺。
平斋 南宋 · 吴儆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八、《竹洲集》卷一○
金华诸葛叔时父为狱掾桂林范石湖为书其退食之室曰「平斋」。
石湖文章字画妙天下,叔时父盖以儒者治狱为所知。
客有子吴子某者游于二公之间,过而问其所以命名之意而莫能知也。
或曰:「平反美事也,令名也,汉人张释之、于定国尝以是为名臣,隽不疑尝以是为孝子。
治狱而不能平反,世必曰刻深吏,文致人于罪者。
夫为吏而刻深,且文致人于罪,则其狱多冤。
然谓平反为美事也而效之,谓为令名也而乐之,吾惧其有时而纵恶也。
冤狱之祸酷矣,纵恶而不治,则有流毒滋甚。
且吾闻上古之时,有以能治狱为理官祖者,其人曰皋陶氏。
皋陶氏之所谓能治狱者,惟闻曰『惟明克允』而已。
平之为义,犹权衡之称物,有抑之而为平,有扬之而为平,有增之而为平,有损之而为平,能知其抑扬增损之宜谓之明,能得其抑扬增损之正谓之允。
惟明克允,谓之时中,而必曰平反为治狱能事。
《传》不云乎:『祸莫惨于有心』。
叔时父知经术学吾圣人者,奈何为汉人可喜事」?
叔时父惕然起曰:「宜奈何」?
曰:「平其心」。
「心如何其平」?
曰:「无私心」。
谥节悯太子疏 初唐 · 韦凑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
臣闻王者发号施令。
必法乎天道。
使三纲叙十等咸若者。
善善明。
恶恶著也。
善善者。
悬爵赏以劝之也。
恶恶者。
刑罚以惩之也。
其赏罚所不加者。
则考行立谥以袖贬之
所以劝诫将来也。
斯并至公之大猷。
非私情之可徇。
故箕微获用。
管蔡为戮。
谥者
臣议其君。
子议其父。
而曰灵曰厉者。
不敢以私而乱大猷也。
则其馀安可失衷哉。
臣窃见节悯太子李多祚等。
拥北军禁旅。
上犯宸居。
破扉斩关。
突禁而入。
兵指黄屋。
骑腾紫微。
孝和皇帝移御元武门以避其锐。
亲降德音。
谕以顺逆。
太子据鞍自若。
督众不停。
俄而其党悔非。
转逆为顺。
或回兵讨贼。
或投状自拘。
多祚等伏诛。
太子方自逃窜。
向使同恶相济。
天道无徵。
贼徒阙倒戈之人。
侍臣亏陛戟之卫。
其为祸也。
胡可忍言。
于时臣任将作少匠通事舍人内供奉
其明日。
孝和皇帝引见供奉官等。
雨泪交集。
谓曰。
几不与卿等相见。
其为危惧。
不亦甚乎。
臣每思之。
不胜愤毒。
今圣朝雪罪礼葬。
谥为节悯
以臣愚识。
窃所惑焉。
夫臣子之礼。
严敬斯极。
过位必趋。
蹙路马刍有诛。
汉成之为太子也。
行不敢绝驰道
当周室之衰微也。
秦师过周北门。
左右免冑而下。
王孙满犹以其不卷甲束兵。
讥其无礼。
知其必败。
由是言之。
太子称兵宫内。
跨马御前。
悖礼已甚矣。
况将更甚乎。
而可褒谥。
此臣所未喻也。
以其斩武三思父子而嘉之乎。
然弄兵讨逆。
以安君父。
可也。
当解甲于朝以请罪。
而乃欲因自取之。
是竞为逆。
可袖谥乎
此又臣所未喻也。
将废韦氏而嘉之乎。
然韦氏逆彰义绝。
虽诛之亦可也。
当此时也。
韦氏未有逆彰。
未为义绝。
韦则母也。
太子子也。
岂有废母之理乎。
且既非中宗之命而废之。
是劫父废母。
亦悖逆也。
可袖谥乎
此又臣所未喻也。
夫君或不君。
臣安可不臣。
父或不父。
子安可不子。
借如君父有桀纣之行。
臣子无废杀之理。
况先帝功格宇宙。
德被生灵。
庙号中宗
谥曰孝和皇帝
而逆命之子。
可袖谥乎
此又臣所未喻也。
献公骊姬之谮。
将杀其太子申生。
公子重耳谓之曰。
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
太子曰。
不可。
君安骊姬
是我伤君之心也。
曰。
然则盍行乎。
曰。
不可。
君谓我欲弑君也。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
吾何行如之。
使人辞于狐突曰。
申生不敢爱其死。
虽然。
吾君老矣。
子少。
国家多难
伯氏苟出而图吾君。
申生受赐而死。
再拜稽首。
乃自缢。
其行如是。
谥仅可为恭
太子之行反是。
谥为节悯乎
此又臣所未喻也。
汉武帝末年
江充太子有隙。
晏驾后为太子所诛。
会巫蛊事起。
典理其事。
因此为奸。
遂至太子宫掘蛊。
得桐木以诬太子
武帝避暑甘泉宫
皇后太子在。
太子不能自明。
纳其少傅石德谋。
遂矫节斩
因败逃匿。
非称兵诣阙。
无逆谋于父。
然身死于湖
不葬无谥。
至昭帝时
有男子诣北阙。
自称卫太子
制使公卿识视。
至者莫敢发言。
京兆尹隽不疑后至。
叱从吏收缚之。
或曰。
是非未可知。
且安之。
不疑曰。
诸君何患于卫太子
蒯聩出奔。
辄拒而不纳。
春秋是之。
卫太子得罪先帝。
亡不即死。
今来自诣。
此罪人也。
遂送制狱。
天子闻而嘉之。
曰。
公卿大臣。
当用经术明于大义者。
及后太子孙立为天子。
是曰孝宣皇帝
太子方获礼葬。
谥曰戾
节悯太子之行比之。
岂可同年而语。
其于陛下。
又犹子也。
谥为节悯乎
此又臣所未喻也。
项羽之臣丁公
常将危汉高祖
高祖谓之曰。
二贤岂相厄哉。
丁公乃止。
高祖灭项氏。
遂戮丁公以徇。
曰。
使项王失天下者丁公也。
夫戮之大义。
至公也。
不私德之。
所以诫其后之事君者。
节悯太子之为逆。
复非欲保护陛下。
其可袖谥乎
此又臣所未喻也。
陛下天纵圣哲。
所任贤明。
以臣至愚。
宁可干议。
然臣又惟尧舜圣君也。
八凯五臣良佐也。
犹广听刍荛之言者。
盖为智者千虑。
或有一失。
愚者千虑。
或有一得也。
故曰狂夫之言。
圣人择焉。
臣辄缘斯义。
敢以陈闻。
愿得与议谥者对议于御前
若臣言非也。
甘受谤圣政之罪。
赴鼎镬之诛。
仍请申明义以示天下。
使臣辈愚惑者咸蒙冰释。
则无复异议矣。
若所谥未当
奈何施之圣朝。
垂之史册。
使后代逆臣贼子。
因而引譬。
资以为辞。
是开悖乱之门。
岂示将来之法。
伏望改定其谥。
务合礼经。
李多祚等罪。
请从宥免。
不谓为雪。
顺天下之心。
则尽善尽美矣。
沧州弓高县实性寺释迦像碑 唐 · 张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四
详夫元天北列。运斗极于璇枢。
大地东倾。镇江河于玉岊。
昼夜则晦明无定。羲舒为朝夕之资。
动静则亏缺有时。乾坤非长久之器。
岂湛然常住。大雄包混沌之源。
寂尔无生。正觉出氤氲之表。
故能使九十六道。纪菩提之一门。
三十三天。贯须弥之四顶。
振岚飙而吹大块。运僧祇于埏埴之前。
智炬而烁洪炉。置贤劫于陶钧之上。
其去也。后天而灭。
故现灭而归无。其来也。
先地而生。故因生而示有。
青霄帝座。降灵气于中胎。
白净王宫。孕神姿于右胁。
莲乘七步。树下六年。
荐玉象于祥符。启金人之瑞梦。
影流中国。大地由其震动。
光入太微。星垣为之不见。
法王之应迹也。妙觉常身。
本无颜色。至人垂教。
遂有形仪。开满月之奇姿。
韫中天之异相。髻衔龙发。
顶秀螺文。万印生于瑞手。
千花发于神足。莲开青目。
毫光照于四天。花艳丹唇。
顶彩周于十地。法王之宝相也。
具一切智。号悉达多
通万物心。名希有相。
往来不穷之谓圣。阴阳不测之谓神。
不化而行。不言而信。
持慧灯而耀长夜。扬法舸而救迷津。
为尘品之医王。作偫生之慈父。
法王之至仁也。法忍
率难忍以皆空。无心即心。
总偫心而俱摄。珊瑚江海。
一指测于波澜。琉璃日月。
手分其昼夜。目连持线。
天地为之颓纲。舍利投针。
山石由其绝纽。法王之神力也。
儒童毓庆。阙里生叹凤之声。
摩诃降迹。苦县诞犹龙之彦。
仲尼礼乐之标首。仰至圣于迦维。
伯阳道德之真宗。访古皇于天竺
故知一乘妙旨。超然居十翼之先。
二谛微言。邈矣出三清之表。
法王之威德也。率陀天上。
飞閤神功。舍卫城中。
香台造化。百千妙界。
生于鸟翅之间。十二音声。
出于象牙之表。金绳百丈
下照日宫。珠网七重。
傍临月殿。萍流地上。
化为池沼之形。花散空中。
变作楼台之影。法王之壮观也。
佛中佛日。天上天人。
金口振于西方。银函洎于东夏
无能间细。写鳌滶于波流。
有外谈空。运迦维于宇宙。
合掌腹内。思闻十善之音声。
舒翼壳中。遥相四天之说法。
法王仁化也。高梯直上。
包括太虚。抽针旁缀。
区分小有。贯花之句。
光如水上之莲。说偈之音。
皎若星中之月。非有相而非无相。
凡圣莫测其幽微。空是色而色是空。
圣愚不知其要妙。法王之教化也。
法身无像。故因像以宣功。
道本无言。亦因言而示教。
尘俗不可以久处。故厌世而归空。
真如不可以道标。故凝神而降迹。
吾之去也。因辩无常。
吾之来也。因谈缘起。
情有所至。河海为之编龙。
神有所归。丛林为之变鹤。
从灭至灭。能通寂灭之因。
无生示生。永入长生之地。
法王之变化也。由是八方回向。
万国归依。慧日被于三千。
法雨流于百亿。周穆王之代。
圣教方融。汉明帝之时
慈风渐扇。年移晋宋。
运属周隋。苍鹅出而天地屯。
赤龙发而干戈起。秦川涌血。
罗什不归。赵郡僵尸。
图澄永去。西域驮经之路。
荆棘参天。东郡画像之郊。
风尘扑地。我高祖神尧皇帝傍回地轴。
蹴昆崙以西倾。太宗文武圣皇帝仰握乾符
扫欃枪而南灭。削平岳渎。
舒卷风云。芟毒树而建祗园。
拔邪山而开福地。实性寺则贞观三年奉敕之所建也。
平原控赵。渤海临齐。
上衡毕昴之星。下瞰衡漳之地。
浦称骏渎。马颊太史之遗踪。
地号弓高。龙额将军之旧业。
爰于此地。回构乾堂。
兴八会之香台。辟三休之妙观。
龚遂解绳之邑。宝线争施。
曹丕沈李之郊。天花竞落。
螺宫映水。枕关于黄河。
鱼梵吟风。接蜃楼于沧海。
实栖神之秘宅。毓庆之神区者哉。
寺主久依定水。早庇禅休。
功济有缘。业优无学。
意花不染。宏上善于慈心。
胜果争攀。察中乘于慧眼。
非色非相。凝神究竟之端。
无我无人。高蹈苦空之外。
上座都维那等。并寻鹫岭
访道鸡园。归诚甘露之门。
自得醍醐之性。鹅珠护戒。
苦节于坚林。龙镜澄空。
照真规于静域。以为修身者福。
遂则殃销。坚善者功。
功施则缘发。旁求大匠
广召山虞。粤以仪凤二年
移宝堂于寺内。去旧处三百馀步。
设奇功于地道。神妙无方。
穷逸思于天关。灵机不测。
鱼鳞翠瓦。逐层阁而舟移。
雁齿青阶。带崇基而毂转。
虹梁曜日。焕若神行。
鲸栋凝烟。故非人力。
宝阶星动。似忉利之飞来。
绀殿云浮。同化城之涌出。
岂非威神自在。不可思议者哉。
于宝堂内敬画释迦尊像一铺。镕金范素。
写雘图青。斲象浦之灵珠。
龙泉之羽璧。鲛人水织。
竞送霜缣。蛾客抽丝。
争投雪线。七重交映。
百宝庄严。实相端凝。
粹容圆备。蜂王献蜜。
纷飞紫绀之楼。龙女持花。
出入珊瑚之殿。诸天献果。
芙蓉生宝座之前。居士焚香。
柏叶起金炉之上。千躯圣像。
据六地而扬音。八部龙神。
下三天而奏乐。斯乃元功幽赞。
故无德而称焉。调露之初
边烽屡警。七重黑晕。
万里黄沙。旄头干太白之精。
素发挹中台之翠。乡人等九州令族。
四海良家。提龙剑而星驰。
撮犀渠而电激。为鹏为鹗。
轻飞雁塞之前。如虎如貔。
回啸狼居之表。阴山雾廓。
瀚海波清。凭慧力而服魔军。
持庙算而摧孺子。共申宏愿。
植此丰碑。记历代而长存。
惟令名之不朽。奉为高宗大帝。
星珠敛耀。斗电潜辉。
御鸾凤于金舆。邃攀龙于鼎峤。
娲皇诞裔。姬姒降生。
断鳌立极之神功。乘龙御天之大业。
凝情三昧。早慧六通。
坐兰掖而虔诚。仰茨山而展庆。
使持节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李公□庭坚之雅操。列马喙之殊姿。
太尉之名家。履龟文之异相。
贾琮出刺。下车而肃百城。
延寿閒居。闭阁而绥千里。
长史北平公。太尉之宠。
首有虞陶。唐左相之荣。
实兼平景。庞士元之展足。
终非百里之材。王休徵之佩刀。
实有三台之望。朝散大夫弓高县晋君。
嘉禾献瑞。门传翠叶之风。
鬯草袭勋。业践彤弓之锡。
横绮琴于膝上。翠翟朝驯。
揽明镜于怀中。青鸾晓集。
太原王主簿陇西李灌河东卫神暹常山张行升等。并周灵王太史
仙人白鹤之苗裔。帝颛顼之儒宗。
柱史青牛之叶冑。羊车映王。
焕升气于淮川鹊印流金。
郁灵符于宝轴。骥从东道
方申逐日之功。鹏举北溟。
皆戢摩霄之翼。乡望某等。
并地邻邹鲁。境接燕齐。
俗富诗书。家丰礼乐。
海隅鸥狎。犹存射雉之规。
河朔鹰扬。仍带爽鸠之气。
隽不疑之故里。气调魁梧。
石仲容之旧墟。英灵俊杰。
德由名显。功以颂宜。
非笔无以申其功。非言无以叙其德。
旁求翠玉。远播鸿徽。
刻龙首于银钩。凿龟文于玉版。
蓬莱之水三尺。孤摽碣馆之前。
扶桑之日再中。独立金台之上。
俾夫天销劫石。琼文写而无穷。
地入微尘。宝字书而不灭。
重宣此意。而为颂曰。
太虚混沌。寂寥沈默。
二仪既判。三才允殖。
地缺东南。天倾西北
陵迁谷转。山开水塞。
月满则亏。日盈则昃。
大哉正觉。竟元不测。
先地而极。后天而益。
不灭不生。无声无色。
曜魄指掌。乾坤胸臆。
圣人立教。用形表则。
实相端严。粹容岐嶷。
销灭五苦。削平六贼。
水号连河。山名檀特。
六度。三明在即。
牛口西来。马明东陟。
玉偈光启。金言允克。
碣石燕郊。平原赵国
雀台西指。蜃楼东偪。
建此神区。爰崇净域。
龙图合兆。龟书应墨。
绮缀星浮。金铺电赩。
地神献果。天厨送食。
八会云平。三门箭直。
宝堂移转。神通智力。
飞檐振羽。虹梁动翼。
閤似云行。楼如鹤息。
日逐阶旋。天从桥匿。
野外尘黄。星间晕黑。
爰凭净居。剪除荆棘。
雁塞消氛。龙楼受职。
银书玉版。镌名记德。
雁塔之阶基。对蜂台之阃域。
穷逸思于图篆。放神功于剪刻。
孤标九流之间。独立金台之侧。
惟令名之不朽。或驰芳于百亿。
浦江于令书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九六、《北山文集》卷四
始元五年,有乘犊建旐、诣北阙自称卫太子者,吏民聚观以万数。
公卿疑惑,莫敢是非,惟隽曼倩知其诬,叱使吏缚之。
建始三年京师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老弱号呼相蹂躏,惟王子威知其讹,长安遂定。
噫!
二人,真男子也。
且诬罔之造奸,讹言之震恐,众人忧惶不决,二人乃能平心定气,辨明镇压于扰攘之中,非胸中过人,不能如此。
国家刁斗不鸣二百年矣,今者犬鼠为盗,初失于捕搏,噬毒跳梁,焚掠寖广。
郡邑间纡章绾印,高论大言,以尊贵自处者,率同妇人女子,挺身窜伏。
其上负国家,下负所学之罪,此固未易云也。
某族居金华,自去年挈妻子寄食姻家,托阁下之治,亲见执事以百里小邑孤立狼居虎穴之中,人卒不多,甲兵非利,独以忠义至诚之气,率约僚佐,安坐不摇。
不啻有诬罔讹言之惊,而绰有曼倩、子威之勇,胸中过人可知矣。
某窃谓此邑之内,扶老携幼之民,所以自保不死者,皆倚阁下为命;
而乌合啸聚之辈,所以未敢响应者,以畏阁下之威。
愿阁下持聪明而不改,固胆略而不破,念子思「君谁与守」之言,而终始如一,则妖孽刬除之后,定可爆然有声于东南矣。
蚍蜉撼树,势必不久,旦夕安堵如故。
道路之间,行见父兄相率牵载嘉石,求文人为阁下立颂德碑。
苟为不然,阁下匹马朝去,此邑暮为墟矣。
利害相悬,不啻白黑,阁下审处之,无忽。
汉昭帝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栾城后集》卷八、《皇朝文鉴》卷九九、《历代名贤确论》卷四五、《四续古文奇赏》卷一二、《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八六、《经济类编》卷八四、《古文渊鉴》卷五一、《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一六五
周成王以管蔡之言疑周公,及遭风雷之变,发金縢之书,而后释然,知其非也。
汉昭帝燕王之谮,霍光惧不敢入。
帝召见,谓之曰:「燕王言将军都郎,道上称跸,又擅调益幕府校尉
二事属尔,燕王何自知之?
将军欲为非,不待校尉」。
左右闻者皆伏其明,由是获安,而燕王上官皆败。
故议者以为昭帝之贤过于成王
成王享国四十馀年,治致刑措,及其将崩,命召公、毕公相康王,临死生之变,其言琅然不乱。
昭帝享国十三年,年甫及冠,功未见于天下,其不及成王者亦远矣。
夭寿虽出于天,然人事常参焉。
故吾以为成王之寿考,周公之功也;
昭帝之短折,霍光之过也。
晋平公有蛊疾,医和视之曰:「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
良臣将死,天命不祐」。
「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有菑祸兴而无改焉,必受其咎」。
以此讥赵孟赵孟受之不辞。
霍光何逃焉?
成王之幼也,周公为师,召公为保,左右前后皆贤臣也。
虽以中人之资,而起居饮食,日与之接,逮其壮且老也,志气定矣,其能安富贵、易生死,盖无足怪者。
昭帝所亲信惟一霍光虽忠信笃实,而不学无术,其所与共国事者惟一张安世,所与断几事者惟一田延年
士之经术、识义理者,不识也。
其后虽闻久阴不雨之言而贵夏侯胜,感蒯瞆之事而贤隽不疑,然终亦不任也。
使昭帝居深宫,近嬖倖,虽天资明断,而无以养之,朝夕害之者众矣,而安能及远乎?
人主不幸,未尝更事而履大位,当得笃学深识之士日与之居,示之以邪正,晓之以是非,观之以治乱。
使之久而安之,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然后听其自用而无害。
此大臣之职也。
不然,小人先之,悦之以声色犬马,纵之以驰骋田猎,侈之以宫室器服,志气已乱,然后入之以谗说,变乱是非,移易白黑,纷然无所不至。
小足以害其身,而大足以乱天下。
大臣虽欲有言,不可及矣。
《语》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故人必知道而后知爱身,知爱身而后知爱人,知爱人而后知保天下。
故吾论三宗享国长久,皆学道之力。
汉昭帝,惜其有过人之明,而莫能导之以学,故重论之,以为此霍光之过也。
传疑诗 其一 亲王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藏山阁诗存卷三
狂贼昔猖獗,诸藩皆炭涂。
幸免有几人,亡命窜天隅。
如何妄男子,乃有非分图。
诏狱酷锻鍊,一死伏其辜。
或云福世子,国破民间逋。
南都新立帝,匍匐趋乘舆。
徼倖思袭国,冒昧还遭诛。
不闻隽不疑,叱收黄犊车。
满朝尽通经,世子来何愚。